查看原文
其他

躁郁症到底是怎么回事?对《奇葩大会》刘可乐的质疑:你知道多少患者因为你的“标签”被说矫情吗?

酒吞童女 双相躁郁世界 2021-09-05

不看《奇葩大会》的主页菌路过。有不少小伙伴留言提到了《奇葩大会》第二季的刘可乐同学,对于躁郁症的措辞非常让人难受,让无数本来就承受舆论压力的躁郁症患者,接受了更多的指责。


首先祭出今天的主题图片:

我们希望大家认识到,真实的心理学是应该具有良好的生理学基础和科学基础的,而不是说空话和喂鸡汤。不是用鸡汤喂饱你,然后饿了再喂一口,而是应该结合治疗,长期有效地帮助我们的生活恢复正轨。


对于有机会在公开场合探讨躁郁症、以及各类精神疾病的朋友们,我们诚挚的恳求你:请不要脱离生理基础去谈精神和心理,请不要让更多的人误解我们了。




第一点:躁郁症的基础

躁郁症,也就是双相情感障碍,是否具有自愈的可能性?答案是有的,但是从各种医学文献和追踪中,我们可以大体上有一个了解:


1、发作次数极少,程度浅,病程短的患者,可以通过心理调节、CBT等主流非药物治疗方案逐步恢复良好的精神状态;

2、发作次数多,程度深,病程久的患者,需要通过药物治疗来逐步调节情绪,根据不同的人,可以选择是否需要配合其他方式的治疗。

躁郁症是一种具有生理基础的精神疾病,而不是心理问题。那我们把药物提上日程,帮助自己更好的恢复,是否就是社会对我们的压迫?


当然不是!我选择去求助医院,医院给了我良好的回馈,让我的病情得到稳定的进步,真正的受益人是我自己。既然躁郁症带给了我无限的痛苦,我为什么要抗拒治疗?我既不想痛苦,也不想疯狂,想让我内心平静,如果不是治疗让我有机会改善自己无法自控的情况,我可能已经死了。


另外,关于她提到的这个青春期的小女孩,她认为都是青春期常有的问题。那我们也来说一下,关于躁郁症的诊断,在不同的国家都是有年龄差异的。从《关于躁郁症的那点儿事儿》中,我们了解了美国和英国对于诊断未成年躁郁症的差别。


英国的诊断认为未成年还在发展期,不应该被确诊;而美国的诊断则没有这样的限制。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,不少孩子都在承受着躁郁症的痛苦,也有不少人都得到了有效的治疗。


这里可能会伤害一些患者,但我们要承认的是,很多患者是会撒谎的,这或许是主观认知的不客观造成了这样的结果。比方说之前有一个病人家属留言,说因为父亲发作,所以带去医院治病,而父亲则认为全家和医生都要一起害他,都和他为敌,所以把所有的存款都打给了一个外人。


所以这个所谓青春期的小女孩遇到的问题,到底是不是真的这么简单,我们不得而知。




第二点:心理医生是什么鬼?

这段没什么好说的,心理医生不存在的,这里重复一百遍。我们能看到的都是“心理咨询师”,价格昂贵,很难找到称心如意值得信任的心理咨询师。并且,请不要再叫他们医生了,心理咨询师是没有处方权的,他们无法治病,只能在治病的过程中,教你应对一些应激事件。从长远来说,药物永远是第一选择。


从留言中,我们也得到很多次的反馈结果就是:效果不如吃药,不如去找一个临床经验丰富的精神科的医生,实际上更了解自己的情况。好的心理咨询师不是没有,而是很难遇到,遇到了也不一定花得起钱。另外就是,取决于患者所处的阶段,比如躁狂就非常非常不适合心理咨询,因为对外界充满敌意。23333


心理上的支持很多时候是可遇不可求的,一个小时的心理咨询谈话可以真正解决一个精神疾病患者的问题吗?并不能,甚至有时候反而会成为患者的一种隐形的压力。要去面对一个陌生的人,去承认自己的脆弱,暴露自己的弱点,承受可能来自陌生人的伤害。并不是所有心理咨询都那么可靠,所以大多数时候为了规避风险,我们选择不去。


关于“生命的意义消失了”这一点,是每一个患者都会经历的。其实躁郁症发病的原理并不是因为“心理”出了问题,而是出在了我们的“脑回路”上。这就是一台中毒的电脑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自己变成以前的运转方式,除非进行人工杀毒。支持你快乐、动力的部分出了问题,支持你调节情绪的部分出了问题,因而需要调节到能够自控的状态,这本身不是跟你聊聊天就能解决的。


如果是聊聊天就解决了,如果只是自己鼓励鼓励自己就解决了,第一种原因是因为你可能病的不怎么严重,或者就是因为你没病。




第三点:贴标签

其实,标签是什么?我们每一个人,不论有没有病,随时随地都在被贴标签,有社会的地方就有标签,所以双相成为一个标签,本身不是错误。“我是女人,你是男人。”这样一句话,也可以被人拿来说,你贴标签。我们都是人类啊,怎么能分出男女呢?ok,但是“人类”这个词汇,也是标签。


我不是说不停的给自己、给别人设置下条条框框就是应该的,但是我们理应有一个最基本的准则。事实上我们不应该强调躁郁症的任何特殊性,它就像是我们给人贴的其他标签一样,没有区别,这个人“内向”,那个人“外向”,这个人他偷东西是“小偷”,那个人杀人他是“杀人犯”,这个人“没品味”,那个人“很高雅”。


而对于一个真正的患者而言,这个标签是让很多患者感到释怀的,不用独自去承担巨大的压力,承担那种“为什么我会是这样的人,为什么我不行,为什么为什么”。。。而是由“躁郁症”来承担这份压力--这是一种普通的精神疾病,可以治疗,可以恢复,可以让我们的精神世界不再承受巨大的折磨。


我还记得在我不知道自己病了的时候,多少个日夜内心的焦灼和痛苦。有时候觉得我“一辈子要疯狂地过,要突破道德底线,要折磨别人折磨自己,忽冷忽热忽高忽低地过”,要接受这样一个疯狂而没有底线的自己,躁狂的时候厚着脸皮告诉别人我就是这么不要脸,抑郁的时候承受的都是焦虑和悔恨。所以我越来越害怕见人,最后导致我的社交恐惧越来越严重。


我见过太多病人,内心多期待美好的生活,而双相逼得大家不得不走向生活的另一个极端,最终让我们无法面对自己的人生,不得不选择离开。对啊,没有治病的时候,我常常想,如果那件事没有发生,我是不是会走向那个我很期待的道路?但是晚了,每一件事积攒起来,都在一步步把我推向另一个深渊。


我真的非常非常,庆幸自己是得了病,我不用再害怕自己成为一个无法自控,做事疯狂的人。或许躁狂的时候我真的会觉得很爽,但是抑郁呢?平时呢?我真的可以忘掉吗?不能。


我承认我们对自己的自我暗示是强大的,但是这种暗示的来源依然是大脑,如果病情的严重程度盖过了我们的理性思维,那么最后不断暗示我们的,永远都是躁郁症的痛苦。


我希望我能够问心无愧地说:我是一个快乐的人。仅此而已。而躁郁症,给不了我。




最后一点:关于界定病情的范围

这是蔡康永的评论。还是接上一段吧,病耻感是有的,很多人都有。但是对于大家来说,不需要再靠自己去硬扛了,有药物的控制,让大家能够更为稳定,也因为有了躁郁症这个诊断,让我们知道自己是有救的。


而正因为大众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感觉,所以觉得你们说得很有道理,虽然我没体会但是因为“我能够控制我的情绪和行为”,所以我“觉得患者也可以,只是他们不够努力”。ok。


于是就迎来了看过节目的病友跟我说:怎么办?很多人看完之后都跟我说,你怎么这么矫情,你看看人家。你怎么就不能像她那样自愈呢?吃药不如靠自己啊!


也许有的人病的不严重,所以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慢慢恢复,但请不要认为每个人都可以。请不要让你身边的躁郁症朋友,因为一句“矫情”,一句“你内心不够强大“,一句句你主观臆想的推测而让他身陷险境,陷入所谓自我抗争的漩涡,最终在泥沼中死亡。


所以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朋友,请你支持他们去治疗,支持他们去为自己的快乐而改变,而不是为了迎合舆论、讨好别人、为了躲开周围人鄙夷眼光,而无视病痛,选择放弃治疗。



编辑:酒吞童女

喜欢文章可以扫二维码鼓励作者哦

-FIN-

欢迎关注原创公众号:双相躁郁世界

ID: bipolar_world

用不一样的眼光看待世界




双相躁郁世界的工作人员、写手、读者投稿原创作品,以及展出摄影作品、绘画作品,均为原作者及公众号所有,未经同意禁止转载。

我已加入“维权骑士”(rightknights.com)的版权保护计划。


合作、投稿、转载与联系方式请点击公众号菜单

公益双相-->联系我们
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